漂珠的形成機理
漂珠的形成機制是什么?主要內(nèi)容如下。
燃煤電廠大多將煤磨成煤粉,送入爐內(nèi)懸浮燃燒。
煤的大部分可燃成分(碳和有機物)被燃燒,而粘土的不可燃成分(硅、鋁、鐵、鎂等)在爐膛1300攝氏度的高溫下開始熔化,形成石英玻璃和莫來石多孔共生體,孔內(nèi)充滿氣體。當爐溫達到1400攝氏度時,熔融顆粒的表面張力會使表面降到低值,棱角可以從表面收縮,熔融顆粒會漂浮滾動形成球體。此時,CO.CO2.N2.H2等多孔氣體被包裹在球中。當爐溫繼續(xù)升高時,玻璃球體內(nèi)的氣體膨脹,使球體增大,殼體變薄,形成中空球體。當中空球體離開爐膛并迅速冷卻時,它們變成了硬殼體的玻璃珠。由于壁厚和重量的不同,這些玻璃珠可分為兩類。
其中一種是薄壁中空球體(壁厚是直徑的十分之一),因為它可以漂浮,所以被稱為“漂珠”。
另一種是壁厚中空球體(壁厚為直徑的三分之一)和實心球體,因其較重而沉入水底,故稱“沉珠”,含鐵量高的稱為“磁珠”。漂珠在粉煤灰中含量很小,一般只有0.2-0.5%,少數(shù)可以達到1%,沉珠量很大,約為粉煤灰的30-70%。漂珠的產(chǎn)量和質(zhì)量與煤種、煤的細度、鍋爐的負荷、燃燒條件等因素有關(guān)。每個電廠之間。一個電廠和不同的鍋爐之間。一個鍋爐在不同的時間有很大的不同。一般來說,發(fā)熱量高、硫含量低的煙煤漂珠量多:無煙煤漂珠量少,棕煤漂珠量少甚至沒有漂珠。爐內(nèi)溫度低于1400攝氏度,漂珠很少形成:1400-1500攝氏度以上,形成的漂珠會爆裂成碎片。因此,爐溫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漂珠的形成。